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工农中建交等14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和29家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就如何利用银行信贷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面对面沟通交流。企业家主要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和诉求,金融机构负责人则指出,由于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与银行供给模式不统一造成放贷难。
一边是处在资金需求端的企业融不到钱,一边是处在资金供给端的金融机构放不出钱,二者不能有效对接,影响了企业正常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两难也阻碍了政策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大打折扣。
企业融资难在经济下行期表现更为明显。经济增速放缓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下滑、盈利能力下降、信用状况恶化。同时,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则是对新增贷款企业提高授信条件,提升信贷融资成本,并对原有贷款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抽贷或停贷,进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在企业融资难的同时,放贷难随之出现。银行机构存在顺周期行为,在经济上行周期,风险偏好提高,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经营风险增大,银行为减少“不良”产生,会主动提升信贷门槛,符合投放标准的企业相应减少,银行信贷自然无处发放。
融资难导致的资金紧张,直接危及企业存亡,而且进一步减少了银行的放贷对象。放贷难也降低了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资金量,导致企业融资难度持续抬升。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会让融资难和放贷难陷入死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化解银行放贷难,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定向降准及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等举措,为银行提供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部分监管指标和资本约束的变动,也为银行放贷免除了后顾之忧。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放贷难依然存在。可见,不同于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存在更多主观因素。
比如,中小微企业资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和经营水平尚不规范,对接银行信贷有难度;在金融去杠杆形势下,银行资产配置趋于保守,偏好流动性强和收益稳定的资产,等等。出于上述多种因素,银行向企业放贷虽有能力,却没有动力。
对此,监管部门还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补偿力度,提升对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的创新力度,通过各种举措完善银行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激励机制。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微企业也应该提高企业规范化水平,与银行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