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吴华: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扶贫的生动实践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8-08-07

85日,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在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表示,扶贫小额信贷在设计上体现出政策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是金融扶贫的生动实践,是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在实操层面,具体体现在“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等。

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主办、平安普惠承办,并得到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和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等单位支持。《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峰会上正式公开发布。

附发言实录:

大家好,祝贺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与发展峰会成功举办。借此机会,我作简要发言:

研究和推进普惠金融具有现实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普惠金融是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子。

金融扶贫是普惠金融的一个特殊领域,也是最困难的领域和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做出努力,把普惠金融写在贫困土地上,一些做法在金融教科书中目前还找不到。

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我们用中国特色的办法措施,破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具体讲,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要点有六句话,“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这款为贫困农户量身订制的产品,已经成为政府操心、银行放心、群众称心的金融扶贫品牌。

为什么讲银行放心,一是在防风险问题上,县建风险补偿金;二是在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有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贷前、贷中和还贷等环节开展服务,解决了金融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讲政府操心,一手托两家,既要帮助农户解决贷得到、用得好和还得上的问题,还要让银行放心贷;既要解决金融服务能到村,还要解决银行和农户都少跑路的问题。在特定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服务特定对象,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相牵,可能更有效率、也体现公平。

为什么讲农户称心,贷款门槛低了,服务进村了,利率最优惠,还有人帮助实施项目提供技术和市场服务。免抵押免担保,是个创造性做法,贫困户免抵押免担保,政府给予增信。  贷款门槛降低,这里面有个革命性的做法,即贫困户评级授信的指标设计是颠覆性的。如湖南麻阳县创设了721的评级授信指标,权重“7”是信用资本,“2”是能力资本,“1”是物质资本。  这样就颠覆了银行原先的传统评级指标,信用和劳动能力是贫困户自身有的,但物质资产是贫困户缺少的。这样一种量体裁衣式的新的评级指标,就使得贫困农户迈进原来跨不过去的门槛。

这样一个扶贫小额信贷,体现了理论、制度和产品创新。

关于理论创新,就是金融精准扶贫理论,体现在金融供给要精准对接需求,研究需求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贫困特征和现实需求。在金融供求矛盾关系中,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主要应从供给侧发力来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产品和服务。可以用3句形象生动的话来理解精准:一句是精准滴灌,科学配置资源,使扶贫政策红利到户到人,解决滴得到问题;二句是靶向治疗,对症对因对病灶下药,使扶贫措施有的放矢,解决滴得准问题;三句是测土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使扶贫工作更有效率,解决滴得有效问题。

关于制度创新,体现在银保监会实行的四单政策;体现在基层创设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

关于产品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为贫困户量体裁衣、量身订制专属信贷产品。

扶贫小额信贷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唯有瞄准需求,才能精准服务;唯有量体裁衣,才能有效供给;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金融回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本源和初心。

总体上,金融扶贫工作态势良好:一是政策框架建立,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利政策支撑;二是产品服务初备,为脱贫攻坚提供弹药支持;三是工作格局形成,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驾马车合力攻坚。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要把握好一个根本四个基本,即:金融扶贫根本目的在于扶贫脱贫。金融扶贫基本目标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限期脱贫;基本方略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原则是定向、精准、特惠、创新,其中定向是基础,精准是要义,特惠是关键,创新是动力。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普惠金融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结出更多硕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