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孙冶方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互动中回答了搜狐国富智库的提问,就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否以及何时还会发生,他讲了自己的判断。
林毅夫说,“我是感到担忧的”。他以美国的形势为例,美国的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最高13000多点,当时大家都认为是有泡沫的。
他认为,从2007年到现在,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复苏。美国的经济现在看起来比危机前好,是靠大量的增发货币,实际利率是负的。现在银行利率也只是稍微多了一点点而已。
他说,大量的廉价资金注入到实体经济里面,但它这些钱都没有去投资,企业的资金没有增加。大部分都是借这个钱,把自己的股票买回来,推高股票的价格。
“所以现在实体经济没改善,但是道琼斯指数已经到24500点了。”林毅夫质疑到,“这是不是泡沫呢?那这种泡沫会不会破灭啊?”
林毅夫说,这种状况不仅在美国是这样,在欧洲也是这样,在日本也是这样。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其中有一支就是靠货币数量的扩张,来把股票市场价格炒高,但是经济并无增加,企业利润也没增加。
“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会再发生危机,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他说。
“很多人看好美国,但我认为,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背离程度看,实际是比2007年-2008年更严重。”林毅夫说,“我们知道金融危机会来,但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会来,我们知道哪些国家可能发生,但不知道具体会从哪个地方开始。”
“但是,我认为这个风险,我们中国必须仔细地准备应对。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与金融的背离,我们表现的是非常明显的。”林毅夫告诫到。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
演讲中,林毅夫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银行结构和工业增长做了研究。根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甚至发现二者之间关系为负。
林毅夫说,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配置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资金配置扭曲,导致信贷资金没有配置给经济中有效率的部门和企业。
他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现阶段,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机构应当在银行业发挥主导作用。而现实是,中国银行一直由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所主导。不合适的银行业规模结构导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另一种解释是,四大银行是国有银行,信贷配置具有所有制偏向,导致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向国有企业,而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支柱的民营企业则得不到充分的信贷支持。
而林毅夫团队通过对18年间30个省份的28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和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小银行市场份额更高的省份,劳动密集度高的行业增长速度更快。在非国有银行市场份额更高的省份,非国有企业比重更高的行业增长速度更快。
林毅夫说,研究结果支持信贷资金配置扭曲的两种原因解释。尽管我们对四大银行进行了的股份制改革,但是还应重视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展。